积德简介

"积德"作为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为求福报而主动行善。该词在清代《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中被明确释义为通过善举积累德行,现代汉语工具书进一步将其扩展解释为包含济贫、放生、救人等具体善行的道德实践。在典籍应用中衍生出"积德累仁""积德累功"等成语,前者见于《后汉书·李固传》,后者可追溯至三国魏高贵乡公《改元大赦诏》及唐代白居易《八骏图》文献。传统文化中,"积德"与"厚德载物"思想相呼应,体现着汉语文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白居易·积德的诗句(共1句)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