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简介

蛟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生神兽,属龙族分支,常被视为化龙前的过渡形态。其概念最早见于《礼记·中庸》《荀子·劝学》等先秦典籍,与深水域及自然风雨现象密切关联。北宋《广雅》记载龙类细分:"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蛟龙被描述为无角龙属,《韵会》明确其"无角曰蛟"的特征。汉代龙形象定型时已呈现融合首、鹿脚、鳞等多动物特征的艺术形态。

龙图腾崇拜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显示早期形象特征。宋徽宗大观二年正式敕封五方龙王爵位。古籍记载鲧治水失败化为黄龙,其子禹传承龙族血脉建立夏朝。

黄庭坚·蛟龙的诗句(共1句)

黄庭坚的诗词曲代表作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