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简介

怀抱,汉语词语,拼音为huái bào,本义指将人或物抱在胸前,引申为胸前环绕的空间、内心情感或抱负,亦指婴儿时期的保护状态。

该词兼具具体与抽象双重意涵:动作层面可指怀抱婴儿等实际行为;空间层面常隐喻庇护所,如“祖国的怀抱”;情感层面既可表达亲情牵绊,又承载个人志向,如“怀抱理想”。其语义体系涵盖名词(胸前)、动词(怀抱琵琶)及抽象心理动词(怀有抱负)三种词性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蓼莪》,汉代郑玄注疏明确其本义。历代文献中,《后汉书》多用于亲情描述,唐宋诗词借以抒怀,至近现代文学进一步拓展象征意义,如曹禺戏剧中的理想寄托、郭沫若歌的情感依归。

汪中·怀抱的诗句(共1句)

汪中的诗词曲代表作

汪中,(1744—1794)江苏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贫,赖母授读。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服膺顾炎武,自许为私淑弟子。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后至杭州文澜阁掌《四库全书》,旋卒。有《广陵通典》、《春秋后传》、《容甫先生遗诗》、《述学内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