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简介

后庭,原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于公元584年所作乐府清商曲《玉树后庭》,曲辞以描绘后宫嫔妃姿容为主,因陈后主耽于享乐、疏于朝政,后世将其与陈朝灭亡关联,视为“亡国之音”的象征。该曲在唐代被杜牧泊秦淮》引用为讽喻时局的典故,后发展为宋词元曲中的词牌名(如双调《后庭花》)及曲牌名,南曲、北曲中各有变体。

作为汉语词汇,“后庭花”亦指鸡冠花、雁来红等植物,但其文学意象多承载历史兴衰的隐喻,如明代木刻版《花营锦阵》中的艳情借“试折后庭花”隐晦表达世俗情欲,体现了从宫廷雅乐到市井文化的语义流变。其词源可追溯至陈隋时期流行的“陈隋调”,《玉树后庭花》与《春江花月夜》同为该曲调代表。

后庭花的诗句(共1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