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作为汉语词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西都赋》,原指繁华都市中车马扬起的尘土。随着语义演变,逐步从具象场景描写发展为抽象概念,特指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表现都市繁华或人生境遇。该词在佛教语境中被引申为充满烦恼的凡俗世界,现代汉语中常用"看破红尘"等成语表达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等,闽县高湖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明代官员、儒学家(阳明学)。弘治进士,正德初始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辞官。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以谏南巡受杖。嘉靖初,起为南京吏部郎中。善书画,诗仿杜甫。著有《郑少谷集》、《经世要谈》。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