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简介

"红尘"作为汉语词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西都赋》,原指繁华都市中车扬起的尘土。随着语义演变,逐步从具象场景描写发展为抽象概念,特指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表现都市繁华或人生境遇。该词在佛教语境中被引申为充满烦恼的凡俗世界,现代汉语中常用"看破红尘"等成语表达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张可久·红尘的诗句(共4句)

张可久的诗词曲代表作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