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简介

河汉(拼音:hé hàn),汉语词汇,出自《庄子·逍遥游》,本义指天上的银河,亦指黄河与汉水的并称,英文译为“the Milky Way”或“empty talk”。

河汉在文学中常作为银河的雅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以“河汉清且浅”描绘星象。其比喻义包含两方面:一喻博大精深的事物,如《论衡·案书》以“河汉”比拟著作;二喻浮夸不实之言,如《庄子·逍遥游》称“河汉而无极”形容言论荒诞。

该词起源于战国,《庄子》首用“河汉”喻言语不可信。汉代王充沿此喻,南北朝刘孝标以“河汉而不测”形容道理深奥。至明代,《东周列国志》中“口悬河汉”演变为成语“口若悬河”。

屈大均·河汉的诗句(共1句)

屈大均的诗词曲代表作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