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简介

河汉(拼音:hé hàn),汉语词汇,出自《庄子·逍遥游》,本义指天上的银河,亦指黄河与汉水的并称,英文译为“the Milky Way”或“empty talk”。

河汉在文学中常作为银河的雅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以“河汉清且浅”描绘星象。其比喻义包含两方面:一喻博大精深的事物,如《论衡·案书》以“河汉”比拟著作;二喻浮夸不实之言,如《庄子·逍遥游》称“河汉而无极”形容言论荒诞。

该词起源于战国,《庄子》首用“河汉”喻言语不可信。汉代王充沿此喻,南北朝刘孝标以“河汉而不测”形容道理深奥。至明代,《东周列国志》中“口悬河汉”演变为成语“口若悬河”。

马廷鸾·河汉的诗句(共1句)

马廷鸾的诗词曲代表作

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