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简介

河汉(拼音:hé hàn),汉语词汇,出自《庄子·逍遥游》,本义指天上的银河,亦指黄河与汉水的并称,英文译为“the Milky Way”或“empty talk”。

河汉在文学中常作为银河的雅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以“河汉清且浅”描绘星象。其比喻义包含两方面:一喻博大精深的事物,如《论衡·案书》以“河汉”比拟著作;二喻浮夸不实之言,如《庄子·逍遥游》称“河汉而无极”形容言论荒诞。

该词起源于战国,《庄子》首用“河汉”喻言语不可信。汉代王充沿此喻,南北朝刘孝标以“河汉而不测”形容道理深奥。至明代,《东周列国志》中“口悬河汉”演变为成语“口若悬河”。

洪咨夔·河汉的诗句(共1句)

洪咨夔的诗词曲代表作

洪咨夔,(1176~1236),南宋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