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简介

高堂是汉语多义词语,拼音为gāo táng,既指建筑中的厅堂,也用作对父母的敬称。其本义指高大的正室厅堂,常见于古代建筑中以彰显家族地位;引申义则源自传统礼仪,以居所称代尊长,成为对父母的尊称。

作为建筑术语,高堂指代高大厅堂,常见于"高堂华屋""高堂广厦"等成语,元代戏曲与明清小说中多用以描绘宏伟建筑。作为亲属称谓,其语义源自父母起居的内堂空间,通过场所关联形成敬称,古代婚礼"二拜高堂"及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等文均体现该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汉代《后汉书》记载"常坐高堂"展现其建筑本义。唐代起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父母尊称义项,如陈子昂诗中"委别高堂爱",印证语义的双轨发展。明清时期,"高堂"两种含义在口语与书面语中并行沿用至今。

林熙春·高堂的诗句(共1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