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简介

高堂是汉语多义词语,拼音为gāo táng,既指建筑中的厅堂,也用作对父母的敬称。其本义指高大的正室厅堂,常见于古代建筑中以彰显家族地位;引申义则源自传统礼仪,以居所称代尊长,成为对父母的尊称。

作为建筑术语,高堂指代高大厅堂,常见于"高堂华屋""高堂广厦"等成语,元代戏曲与明清小说中多用以描绘宏伟建筑。作为亲属称谓,其语义源自父母起居的内堂空间,通过场所关联形成敬称,古代婚礼"二拜高堂"及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等文均体现该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汉代《后汉书》记载"常坐高堂"展现其建筑本义。唐代起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父母尊称义项,如陈子昂诗中"委别高堂爱",印证语义的双轨发展。明清时期,"高堂"两种含义在口语与书面语中并行沿用至今。

揭傒斯·高堂的诗句(共1句)

揭傒斯的诗词曲代表作

揭傒(xī)斯(1274年610日—1344年8月19日),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