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简介

斗鸡,汉语词汇,拼音为dòu jī,包含双重含义:一指以鸡相斗的博戏活动,二指经驯养专供搏斗的鸡种。该词最早见于《墨子·小取》"且斗鸡,非鸡也;好斗鸡,好鸡也",明确区分了斗鸡行为与品种特性。这类斗鸡外形具有"鹰的嘴、鹅的颈、仙鹤腿"特征,生性好斗常持续数小时。

中国古代斗鸡活动兼具竞技与娱乐属性。春秋时期贵族已采用芥末、金属距等辅助手段,《左传》载季氏与郈氏斗鸡使用特殊装备争胜。汉代桓宽《盐铁论》记载贵族"蹋鞠斗鸡",三国曹植《名都篇》描述"斗鸡东郊道"场景。

战国时期出现专业驯养技艺,《庄子·达生》载纪渻子为齐王驯养斗鸡。唐代达鼎盛,唐玄宗设鸡坊养鸡数千只,由贾昌等专人管理。明清时期东、河南等地留存斗鸡台古迹,现代菏泽鲁西斗鸡被列为非遗。

李清照·斗鸡的诗句(共2句)

李清照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清照(1084年3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