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简介

雌雄(拼音:cí xióng),汉语词语,原指生物中的雌性与雄性属性,后泛指成对事物及比喻胜负、高下等抽象概念。出自北朝乐府《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荀子·议兵》最早以"相为雌雄"描述战争胜负关系,近义词为"牝牡"。

该词涵盖四种含义:生物学中的性别区分(雌雄异株、雌雄同体);社会属性的男女指代;自然物象配对;竞争关系的胜负隐喻("一决雌雄")。《诗经》以"乌之雌雄"喻真伪。

词义演变呈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脉络:先秦文献侧重生物属性与胜负隐喻,汉代扩展至自然物象配对,宋代发展出地域竞争概念(如《梦溪笔谈》载中与镇人"相雌雄"),明清小说中衍生器物形制差异描述。

苏轼·雌雄的诗句(共3句)

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