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简介

,汉语词语,拼音为chū yuè,原指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亦泛指初升的月亮,出自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该词兼具“新月”与“正月”双重释义。作为新月时,多用于描绘纤细弯月,如敦煌曲子词“眉如初月”、贾岛“初月未终夕”等;作为正月别称,源于晋代王羲之为避父讳“正”字,在《初月帖》中将“正月”改书为“初月”,宋代陆游等文献对此有明确记载。

其渊源可追溯至南北朝《乐府诗集》,至唐代成为诗词常用意象,如李白《初月》等作。五代至清代仍沿用,如李璟“一钩初月”喻晨妆,清代厉鹗借“初月上”写景。唐代张鷟以“初月出”形容赵州桥弧形结构。

周密·初月的诗句(共1句)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宋宝祐(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

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