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简介

,汉语词语,拼音为chū yuè,原指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亦泛指初升的月亮,出自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该词兼具“新月”与“正月”双重释义。作为新月时,多用于描绘纤细弯月,如敦煌曲子词“眉如初月”、贾岛“初月未终夕”等;作为正月别称,源于晋代王羲之为避父讳“正”字,在《初月帖》中将“正月”改书为“初月”,宋代陆游等文献对此有明确记载。

其渊源可追溯至南北朝《乐府诗集》,至唐代成为诗词常用意象,如李白《初月》等作。五代至清代仍沿用,如李璟“一钩初月”喻晨妆,清代厉鹗借“初月上”写景。唐代张鷟以“初月出”形容赵州桥弧形结构。

喻良能·初月的诗句(共1句)

喻良能的诗词曲代表作

喻良能(1120—?),南宋诗人,出生于浙江义乌,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后人因此称他出生地为“郎官里”。陈亮说他:“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诸经讲义》、《家帚编》、《忠义传》20卷,诗文《香山集》34卷,收入《永乐大典》。
宣和二年(1120年),喻良能出生在义乌高畈村一户奕世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喻葆光为当朝奉议郎,很有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