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简介

出塞》是汉代横吹曲名,属军乐范畴,主要用于上演奏。其名初见于《西京杂记》,相传汉高祖时戚夫人能演唱,但《晋书·乐志》记载为李延年据西域乐曲改编而成。作为鼓吹乐分支,汉代横吹曲以鼓角演奏,专用于军中仪仗,现存曲目多表现边塞征戍与征人思乡主题。

该曲体系包含二十八解武乐,汉武帝时由张骞带回的《摩诃兜勒》改编而来,至魏晋仅存《黄鹄》《出塞》等十曲。魏晋后新增《关山月》《梅花落》等八曲,形成十八曲体系。唐代衍生出《塞上》《塞下》等变体,王昌龄王之涣人创作的《出塞》曲辞延续了边塞场景与军旅情感书写。

其起源与北狄上奏乐传统相关,黄帝时期已有吹角御敌传说。经魏武帝改制后,至唐代形成完备的横吹曲辞体系,相关诗作通过军营场景、征戍叙事与胡汉交融意象,印证了军乐与文学的双重传承。

苏颂·出塞的诗句(共2句)

苏颂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颂(1020年12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出身闽南望族,其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
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宋哲宗时拜相。他执政时,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宋徽宗时进太子太保,累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后追封魏国公。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苏颂好学,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对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他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李约瑟称其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著有《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