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简介

春梦,汉语词汇,拼音为chūn mèng,原指春季的梦境,后衍生出双重语义:一为转瞬即逝的荣华或世事的隐喻,如唐代沈佺期杂诗》所载“春梦著辽西”;二指与性体验相关的潜意识显现,常伴随生理反应,多见于青春期。

在心理学中,春梦被视为性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内容涉及与异性或同性的亲密接触,但对象多为模糊意象,与真实性取向无必然关联,具有释放性张力的功能。文学领域则延续其隐喻特性,唐宋诗词白居易花非花》以“春梦”喻世事无常,近现代作品如巴金《关于》延续该隐喻传统。

该词自唐宋形成核心意象,沈佺期、罗隐人借春梦抒写时空感悟,苏轼“春梦了无痕”强化其易逝特质。20世纪亨利·米勒《春梦之结》将其拓展至现代伦理探讨,形成古典诗意与现代心理的双重文化维度。

白居易·春梦的诗句(共5句)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