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简介

春寒是汉语中描述冬春交替时节持续低温现象的气候类词汇,特指春天初期因冷空气滞留或倒春寒形成的余寒天气。中国北方地区春寒多表现为霜未消、昼温差显著,南方则以阴连绵、湿冷回潮为特征。该词汇在古典文学中常作为歌意象出现,如白居易《春寒》以“省躬念前哲”暗喻寒意料象,陈与义《春寒》通过“海棠不惜胭脂色”展现春寒中生命的坚韧。

温庭筠·春寒的诗句(共1句)

温庭筠的诗词曲代表作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