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简介

春寒是汉语中描述冬春交替时节持续低温现象的气候类词汇,特指春天初期因冷空气滞留或倒春寒形成的余寒天气。中国北方地区春寒多表现为霜未消、昼温差显著,南方则以阴连绵、湿冷回潮为特征。该词汇在古典文学中常作为歌意象出现,如白居易《春寒》以“省躬念前哲”暗喻寒意料象,陈与义《春寒》通过“海棠不惜胭脂色”展现春寒中生命的坚韧。

王沂孙·春寒的诗句(共1句)

王沂孙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 王沂孙工词,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姜)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如《齐天乐·》、《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