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简介

苍天,汉语词语,拼音为cāng tiān,繁体写作“蒼天”,近义词包括上苍、彼苍等,反义词为大地。该词最早见于《·王·黍离》,指代天空或主宰命运之神,后延伸指春季,《尔雅·释天》载“春为苍天”,《白虎通·四时》亦沿用此说。在古代文献中,“苍天”可象征汉王朝政权,《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即为此意。另有方位指代功能,《淮南子·天文训》称东方为苍天。该词自先秦沿用至今,《三国演义》均使用“悠悠苍天”句式表达慨叹,老舍作品则延续其原始指代用法。

韩愈·苍天的诗句(共1句)

韩愈的诗词曲代表作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