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不解的诗句(共2句)

不解简介

不解,汉语词汇,拼音为bù jiě,原义指无法解开或分离,后引申为不理解、不明白,最早见于《楚辞·九章·哀郢》。

该词具有物理与认知双层内涵:前者如“不解之缘”指事物不可分割的状态,后者如“不解之谜”描述未明真相的困惑。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表达逻辑或本质的认知障碍,衍生出“百思不解”“迷惑不解”等固定搭配。

词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经由《楚辞》记载定型。后通过语义扩展与组合造词,形成包含十余种成语的词汇群,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持续沿用,成为兼具具象与抽象表达的典型汉语词汇。

纳兰容若的诗词曲代表作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