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傅良·不解的诗句(共1句)

不解简介

不解,汉语词汇,拼音为bù jiě,原义指无法解开或分离,后引申为不理解、不明白,最早见于《楚辞·九章·哀郢》。

该词具有物理与认知双层内涵:前者如“不解之缘”指事物不可分割的状态,后者如“不解之谜”描述未明真相的困惑。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表达逻辑或本质的认知障碍,衍生出“百思不解”“迷惑不解”等固定搭配。

词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经由《楚辞》记载定型。后通过语义扩展与组合造词,形成包含十余种成语的词汇群,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持续沿用,成为兼具具象与抽象表达的典型汉语词汇。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陈傅良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薛季宣的事功之学、启后叶适之集大成者,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学术巨擘。他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同时期的学者陈亮近似,世称“二陈”。傅良治学严谨,上溯三代、秦汉,一事一物,必致其极。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建院篇》、《历代兵制》、《毛解诂》、《八面锋》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