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简介

“报国”为汉语动词,指以忠诚之心为国家效力尽忠,其语义涵盖竭诚奉献、赤胆忠心等内涵。该词作为核心词素广泛见于“精忠报国”“尽忠报国”“赤心报国”等成语,其中“精忠报国”出自《北史》,强调竭尽忠诚以报效国家,“尽忠报国”则突出无私付出的精神。汉代融《忠经·报国》最早系统阐述臣子报国之责,唐代陈子昂句“感时思报国”进一步赋予其家国情怀的文学表达。现代语境中,“报国”精神体现于科技、教育等领域,如俞士汶教授致力中文信息处理研究,践行科研报国理念。

欧阳修·报国的诗句(共1句)

欧阳修的诗词曲代表作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