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为汉语动词,指以忠诚之心为国家效力尽忠,其语义涵盖竭诚奉献、赤胆忠心等内涵。该词作为核心词素广泛见于“精忠报国”“尽忠报国”“赤心报国”等成语,其中“精忠报国”出自《北史》,强调竭尽忠诚以报效国家,“尽忠报国”则突出无私付出的精神。汉代马融《忠经·报国》最早系统阐述臣子报国之责,唐代陈子昂诗句“感时思报国”进一步赋予其家国情怀的文学表达。现代语境中,“报国”精神体现于科技、教育等领域,如俞士汶教授致力中文信息处理研究,践行科研报国理念。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