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诗词曲代表作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元稹的诗词全集、诗集(601首全)

  • 201.《新秋唐朝·元稹 旦暮已凄凉,离人远思忙。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 前事风随扇,归心燕在梁。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
  • 202.《送友封唐朝·元稹 轻风略略柳欣欣,晴色空濛远似尘。斗柄未回犹带闰, 江痕潜上已生春。兰成宅里寻枯树,宋玉亭前别故人。 心断洛阳三两处,窈娘堤抱古天津。
  • 203.《送友封二首唐朝·元稹桃叶成阴燕引雏,南风吹浪飐樯乌。瘴云拂地黄梅雨,明月满帆青草湖。迢递旅魂归去远,颠狂酒兴病来孤。知君兄弟怜诗句,遍为姑将恼大巫。惠和坊里当时别,岂料江陵送上船。...
  • 204.《分流水唐朝·元稹 古时愁别泪,滴作分流水。日夜东西流,分流几千里。 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
  • 205.《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唐朝·元稹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矛攒有森束,玉粒无蹉跎。 纤粉妍腻质,细琼交翠柯。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 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烟含胧胧影,月泛鳞鳞波。 鸾...
  • 206.《代杭民答乐天唐朝·元稹 翠幕笼斜日,朱衣俨别筵。管弦凄欲罢,城郭望依然。 路溢新城市,农开旧废田。春坊幸无事,何惜借三年。
  • 207.《贞元历唐朝·元稹 象魏才颁历,龙镳已御天。犹看后元历,新署永贞年。 半岁光阴在,三朝礼数迁。无因书简册,空得咏诗篇。
  • 208.《与杨十二巨源、卢十九经济同游大安亭各赋…探得松石唐朝·元稹 片石与孤松,曾经物外逢。月临栖鹤影,云抱老人峰。 蜀客君当问,秦官我旧封。积膏当琥珀,新劫长芙蓉。 待补苍苍去,樛柯早变龙。
  • 209.《代九九唐朝·元稹 昔年桃李月,颜色共花宜。回脸莲初破,低蛾柳并垂。 望山多倚树,弄水爱临池。远被登楼识,潜因倒影窥。 隔林徒想像,上砌转逶迤。谩掷庭中果,虚攀墙外枝。 强...
  • 210.《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华原磬唐朝·元稹 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工师小贱牙旷稀, 不辨邪声嫌雅正。正声不屈古调高,钟律参差管弦病。 铿金戛瑟徒相杂,投玉敲冰杳然零。华原软石易追琢, 高...
  • 211.《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唐朝·元稹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 逸骥初翻步,鞲鹰暂脱羁。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 并入红兰署,偏亲白玉规。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 鱼...
  • 212.《志坚师唐朝·元稹 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灵武朝天辽海征, 宇宙曾行三四匝。初因怏怏薙却头,便绕嵩山寂师塔。 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
  • 213.《酬孝甫见赠十首唐朝·元稹 宋玉秋来续楚词,阴铿官漫足闲诗。 亲情书札相安慰,多道萧何作判司。 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十岁荒狂任博徒...
  • 214.《代曲江老人百韵唐朝·元稹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先皇初在镐,贱子正游秦。 拨乱干戈后,经文礼乐辰。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 光武休言战,唐尧念睦姻。琳琅铺柱础,葛藟茂河漘. 尚...
  • 215.《雪天唐朝·元稹 故乡千里梦,往事万重悲。小雪沉阴夜,闲窗老病时。 独闻归去雁,偏咏别来诗。惭愧红妆女,频惊两鬓丝。
  • 216.《会真诗三十韵唐朝·元稹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珠...
  • 217.《奉和窦容州唐朝·元稹 明公莫讶容州远,一路潇湘景气浓。斑竹初成二妃庙, 碧莲遥耸九疑峰。禁林闻道长倾凤,池水那能久滞龙。 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
  • 218.《和乐天仇家酒唐朝·元稹 病嗟酒户年年减,老觉尘机渐渐深。 饮罢醒馀更惆怅,不如闲事不经心。
  • 219.《修龟山鱼池示众僧唐朝·元稹 劝尔诸僧好护持,不须垂钓引青丝。 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 220.《观心处唐朝·元稹 满坐喧喧笑语频,独怜方丈了无尘。 灯前便是观心处,要似观心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