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俊(1866~1918),名承烈,号采甫,以号行世。清淡水艋舺(今台北市万华)人。光绪十七年(1891)淡水县生员,游泮后拟赴秋试,适逢乙未割台之变,未成行。于是绝意仕途,閒居寄情,并设塾授课。明治四十二年(1909)春,与林湘沅、谢汝铨、洪以南诸贤,倡设台北「瀛社」,为该社中坚社员。生平致力吟咏,直抒胸臆,诗平易流畅,时以诙谐笔调,反映现实生活。乡里父兄素重其品德,门生几达千人,台湾作家王诗琅亦曾从其学。王人俊著作虽丰,惜遭兵燹而散失〖参考邱秀堂《鲲粹编。台北七君子诗存》,台北:台湾史迹研究中心,1980年;廖一瑾(兰)《台湾诗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
〗。2004年厦门大学出版《台湾文献汇刊》收录其《杂文诗辑钞》〖编者按:《杂文诗辑钞》原题〈台北艋舺秀才〉,为王采甫辑钞,杨莲福整理。以下所收王人俊诗三首系杨莲福所藏《杂文诗辑钞》,收录于《台湾文献汇刊》第四辑第十一册丁,陈支平主编,九州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乃王人俊辑钞前人诗文佳作,属于王氏之作极少。生平诗作大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并收录于《咏李烈姬诗集》、《剑潭馀光》、《寿星集》、《环镜楼唱和集》、《东宁击钵吟前集》、《网溪诗集》、《台湾诗录》、《台海诗珠》、邱秀堂所辑《鲲海粹编。台北七君子诗存》,今即据此辑录编校。(蔡美端撰)

王人俊的诗词全集、诗集(3首全)

  • 1.《杏花清朝·王人俊春风得意忆京华,艳说题名第一家。真个尚书声望峻,披红挹紫待宣麻。
  • 2.《过圆山节孝祠(五古)清朝·王人俊有友海外游,联踪历淡水。挟予访圆山,同到公园鄙。遥见庙巍峨,神社并角倚。友乃咨询予,斯是何庙祀。君为台阳人,应知其何氏。予敬再拜陈,详明其原委。名曰节孝祠,甲午...
  • 3.《残菊(限盐韵)清朝·王人俊战败西风力不添,傲躯何计息奄奄。明年再受黄金甲,依旧头衔一品兼。

猜您喜欢

  • 1.《怀郭硕夫刘南正程云翼宋朝·史旭已将春梦等浮生,更著秋光比宦情。薄有酒销閒日月,苦无心向老功名。黑城村晚鸦千点,白土坡高雁一声。天末何人慰寥索,正思张丈与殷兄。
  • 2.《送李劭县令宋朝·陆佃长官衫色暗,玉雪久甘贫。为问江西月,如君有几人。
  • 3.《赠夏倅宋朝·许景衡九华直上参云汉,秀气由来出缙绅。闻道贤良归盛族,故应文彩继前尘。春风醴酒年年好,月色灯花处处新。他日传柑向双阙,还思曾醉慎江滨。
  • 4.《温上人自庐山见过宋朝·释德洪雀罗门巷榻凝尘,千里相寻骇四邻。好事真诚虹贯日,照人清气水含春。忽惊我祸今无比,高笑君痴亦绝伦。此别遥知想标格,浅云东崦对冰轮。
  • 5.《子夜秋歌·其三明朝·李孙宸征衣须寄早,对月织流黄。若得著郎体,不嫌作下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