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宣卿简介

莫宣卿的诗词曲代表作

莫宣卿(834-868),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岭南第一状元。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十七日出生在封川县文德乡长乐里(今广东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根据莫氏族谱记载,其父莫让仁早逝,莫宣卿是遗腹子,母亲梁氏改嫁开建县金楼村(今南丰镇金楼村)莫及芝,随继父生活。继父莫及芝乐善好施,家境富裕,年幼入学堂读书。相传莫宣卿七岁时已能吟作赋,十二岁参加州试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十七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懿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 刺史的副职 )。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

莫宣卿莫宣卿状元祠

  座落在封开县河儿口西村的状元祠,气势非凡,幽雅别致。传说,西村当时未有状元祠,只有乡贤祠,而最早的状元祠应是如今的“大梁宫”,由梁姓族人兴建的,梁姓与莫姓有姻缘关系,即莫宣卿的恩师梁明甫是莫宣卿的舅舅,在莫宣卿中状元后,梁明甫便筹资兴建,称为“

  唐末咸通十一年,公元八七一年,封州刺史李邦昌表书懿宗皇帝,奏浩莫宣卿谥为“孝肃”,乡族才将乡贤祠改为状元祠。清代重修,光绪甲申年三月十四日,祠移至今西村良种场位置。封川县志》载:封川状元祠“在文德乡长乐里(今西村一带)祀唐状元莫宣卿。”由两柱雕龙冲天式单檐组成的清彩绘顶,巍巍状观,有大殿三间,大门上方中间竖匾额题有乾隆手迹的“孝肃状元”四个大字,祠内珍贵古物繁多,香火鼎盛。

  状元祠是历代莫氏后裔望祠祀祖的地方,也是历朝地方官上香朝拜的场所。唐刺史白鸿儒于此观莫宣卿诗卷,兴叹“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迹,如化工生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如在也”;宋进士莫天佑发出“凤昔临封一僻隅,先生特起扫衢”之感触;明知县方尚祖也有“平桥横跨祠前锁,四野流霞万树霜”的概叹;清仪光中情难自禁:“大魁公肇始,文德此事新。

  状元祠,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毁。一九九六年,移至此地重建状元祠。

  状元祠内现存有“孝肃状元”石刻两块,记述为清乾隆四年雕刻阳文,一块竖匾镶在祠门上方,高一点五米,宽八十公分,纹雕边。另一块在祠内三进莫宣卿像后为横匾。刻字清晰可见,纹玲珑。“考肃状元”石竖匾高悬门顶,此匾是镇祠之宝,是西村遗存的皇帝手迹,状元祠殿堂设莫宣卿坐像,由名师用樟木雕刻,涂金粉妆身,高一点八米,座高四十公分。于在二00五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开光揭幕。

  当地的旧县志记述,状元坊在封川县前街,清隆庆四年知县朱武为状元莫宣卿建。西村明清时有状元坊和长乐里坊已毁,仅存坊塾。封川县志载,莫宣卿墓在县北百十里文德乡锣鼓岗,碑石尚存。即现河儿口镇新街邻侧。墓大开阔,座东向西,通墓处路口有莫宣卿墓之牌坊。诗:“村中一亩地,祖建镇中位,华丽十二座,一毁尚余二。”西村原有清乾隆年间建的古居遗迹十二处,一场大火烧毁十座,现仅存二座,保存完美。

莫宣卿的诗词

  • 1.《答问读书居唐朝·莫宣卿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
  • 2.《百官乘月早朝听残漏唐朝·莫宣卿 建礼俨朝冠,重门耿夜阑。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候晓车舆合,凌霜剑佩寒。星河犹皎皎,银箭尚珊珊。杳霭祥光起,霏微瑞气攒。...
  • 3.《唐朝·莫宣卿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
  • 4.《赋得水怀珠唐朝·莫宣卿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素魄生蘋末,圆规照水隅。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
查看莫宣卿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