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陈肇兴的诗词全集、诗集(469首全)

  • 41.《补博士弟子纪事·其一清朝·陈肇兴岁岁风檐里,文章困数奇。空存天下志,才作秀才时。卖赋怜身贱,缄书慰母慈。鲤庭遗训在,回首一凄其。
  • 42.《观物、观我八首·观物·其三·鬼清朝·陈肇兴秋坟谁唱鲍家诗,一线灵光倏合离。未到轮回应似梦,再来尘世定何时。不因杀贼休为厉,莫道称雄或避馗。千载恒沙归浩劫,凭依无定我终疑。
  • 43.《涌泉寺·其一清朝·陈肇兴崱屴峰前万木黄,白云沧海两茫茫。千年伏虎留孤寺,一脉来龙认故乡。饭鼓斋钟醒客梦,松声潭影绕禅房。登高眺望多佳趣,石刻挲摩到夕阳。
  • 44.《莲花峰吊闽忠懿王墓清朝·陈肇兴岩头已没潮头出,军中望气知第一。白马三郎提剑来,万人拜舞声如雷。包茅职贡坚尊奖,东南保障旗鼓开。有唐末造紊纲纪,寿州屠儿鼓刀起。长驱破竹下汀、漳,不许军行带妻子...
  • 45.《大水行清朝·陈肇兴黑风吹海使倒立,百川水从内山入。排云驾雨鞭蛟龙,白浪高于天一级。千年古木摩苍穹,随波漂荡西复东。砰岩撼岳相激搏,巨石旋转如飞蓬。顷刻民庐看不见,百里哀呼叫水变。...
  • 46.《赤嵌竹枝词·其五清朝·陈肇兴水浅蓬莱海又乾,安平晚渡踏成阡。鸿泥回首沧桑改,只阅春光十二年。
  • 47.《哭仲义弟·其二清朝·陈肇兴也曾泼墨学龙眠,神妙秋毫欲到巅。此日空留书画稿,他生难定弟兄缘。每看弱女情频恸,为念阿㜷泪又涟。如此聪明偏夭折,人间报应总茫然。
  • 48.《孤愤·其二清朝·陈肇兴纷纷肉食总无谋,议抚招降半不酬。鼙鼓惊心犹昨日,河山转眼又三秋。谈来战伐人皆勇,说到流亡我尚愁。卜式家财逾十万,输将已罄漫徵求。
  • 49.《到鹿津观水陆清醮普度·其五清朝·陈肇兴谁把天花散道场,信男善女七宵忙。年年苦被西僧累,一个兰盆误十方。
  • 50.《大墩与廖沧洲茂才夜话,即叠原韵奉答·其二清朝·陈肇兴卧病愁无伴,君来喜不寥。吹灯风捲竹,打屋雨淋蕉。得水蛙声闹,还乡客梦遥。更闻茅屋上,檐马响飘萧。
  • 51.《赤嵌竹枝词·其十清朝·陈肇兴银丝鲙斫正头乌,二八佳人捧玉壶。但乞郎如鱼有信,一年一度到东都。
  • 52.《捒中大风雨歌清朝·陈肇兴昨夜狂台振林木,千声万声动岩谷。横吹黑雨卷山来,飞洒如麻乱相扑。鞭策百怪驱蛟龙,雷公雷母纷相逐。半空纯是金甲声,时有赤虬飞贴肉。使风挟雨雨倒吹,驾雨助风风更速。...
  • 53.《人日·其一清朝·陈肇兴隔年还避贼,此日又逢人。破屋荆榛地,儒冠老病身。梅花千岭雪,刺竹一篱春。不敢登高望,烽烟处处匀。
  • 54.《稻花清朝·陈肇兴谁把黄云尽剪齐,平铺陇北与畴西;红摇䆉稏累累立,碧染袈裟穗穗低。十里午风开满野,一番朝雨落盈畦;却嗤桃李多姿媚,艳冶何曾补庶黎。
  • 55.《赤嵌竹枝词·其六清朝·陈肇兴东溟西屿海潮通,万斛泉源一叶风。日暮数声欸乃起,水船都泊水仙宫。
  • 56.《春日重游法华寺·其一清朝·陈肇兴城南风日太清妍,半醉扶寻陌上钿。十里梨云吹不断,酒旗红出绿杨烟。法华寺在台南市。
  • 57.《榴花洞清朝·陈肇兴昔日逢仙处,苍苔满径斜。山空无鹿迹,洞古尚榴花。曲水时贤禊,东山故相家。此间真福地,王谢漫相誇。
  • 58.《閒居·其二清朝·陈肇兴百尺高楼接太荒,开门时对远山苍。断云归岫形千变,圆月入窗影四方。古砚墨留铜雀瓦,熏炉火热宝猊香。幽居不少娱心处,一卷唐诗味已长。
  • 59.《咏史十二首·其八·唐清朝·陈肇兴不死何曾有药丸,唐家终始误金丹。河山割裂归方镇,妇寺平分揽大权。占得诗名高万古,传来军制仿三单。祗今七德馀歌舞,想见前皇创业难。
  • 60.《忆简荣卿孝廉同年·其一清朝·陈肇兴罗山道上赤嵌东,几度联床雨又风。一枕梦魂唯我共,十年科第与君同。话从小别添离绪,交到中年忆少童。最是关心文字友,裁笺岁岁寄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