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琼简介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间集》等。

贝琼生平

  贝琼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浙江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史。史山即殳山(今属浙江海宁双山乡)。贝琼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

  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曾叹古乐衰废,堂堂成均(官设学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赋》以寄感慨。在史馆,与金华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让。及景濂为司业,建议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于天子之学。太祖拒不采用,而当时犹有赞同者,琼乃作《释奠》以解辩之,赢得识者之赞赏。其坚持正道,大多类此。洪武十一年,致仕归。翌年,卒于家,葬于语儿乡。

  贝琼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贝翱字秀翔,能诗,著有《平淡集》。

贝琼的诗词

  • 1.《雨中漫兴明朝·贝琼端居少宾客,鸟迹偏阶除。夏雨后兼旬,众木青扶疏。金石何必陈,此乐当何如。永怀漆园吏,相去千载馀。万物虽一体,忽若胡越殊。人苟不知我,我岂能知鱼。
  • 2.《题华山图明朝·贝琼太华五千仞,石色青如苔。崭然表西极,肇自鸿濛开。河流破石雷霆激,父老空谈巨灵迹。山寒五月疑清秋,鸟飞不过仙掌侧。我欲上从羽客云台间,铁锁高县犹可攀。千叶池莲食之...
  • 3.《游菩提山值雨宿存思庵明朝·贝琼连山插天危欲崩,木客结构当千层。我来看山风雨恶,入山喜见灵泉僧。闭门留客共野饭,风回雨绝清无蝇。酒酣熟寝唤不起,夜深花落龛中灯。轩辕已恐即韩愈,许汜未可讥陈登。...
  • 4.《秋思·两河兵合尽红巾明朝·贝琼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荷翻太液非前日,花落蕃禧又暮春。莫上高楼望西北,远山犹学捧心颦。¤
查看贝琼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