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琼简介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杨维桢,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间集》等。

贝琼生平

  贝琼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浙江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史。史山即殳山(今属浙江宁双山乡)。贝琼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

  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曾叹古乐衰废,堂堂成均(官设学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赋》以寄感慨。在史馆,与金华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让。及景濂为司业,建议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于天子之学。太祖拒不采用,而当时犹有赞同者,琼乃作《释奠》以解辩之,赢得识者之赞赏。其坚持正道,大多类此。洪武十一年,致仕归。翌年,卒于家,葬于语儿乡。

  贝琼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贝翱字秀翔,能诗,著有《平淡集》。

贝琼的诗词

  • 1.《经故内明朝·贝琼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瘐信不胜哀。
  • 2.《秋思·翠柳无枝拂御堤明朝·贝琼翠柳无枝拂御堤,风来阊阖更凄凄。玉笼别主鸳鸯拆,金井啼秋络纬齐。水上拾红韩氏女,窗间织素窦家妻。伤心又送韶华去,直似黄河不向西。¤
  • 3.《戏赠李焕章明朝·贝琼善博不成枭,善射灴中鹄。及此感衰谢,世道方局促。皎皎明月珠,如何混鱼目。
  • 4.《寓翠岩庵·其一明朝·贝琼己荒丹井宅,近息翠岩祠。老去时听法,春来且赋诗。花香蜂出户,尌密鸟争枝。绝境风烟外,渔人不用疑。
查看贝琼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