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颜简介

朱颜,汉语词汇,拼音为zhū yán,原指红润美好的面容,在古代文中逐渐发展为多义性审美意象,涵盖容颜、气色、年龄等层面。其既可形容青春美貌、和悦神色,也可代指美色或女子本身;在文学语境中常借喻年少时光,或表现醉羞赧时的泛红状态,体现汉语词汇的意象延展性。

该词最早见于《楚辞·大招》,历经汉魏六朝至明清持续演化。南朝鲍照以“陋荆姬之朱颜”对比容颜之美,李煜以“朱颜改”抒亡国之痛,宋代诗词多用于感叹青春易逝,明清文学则延续其多重隐喻。不同时期的作品通过“朱颜”传递容貌变迁、情感寄托等复合意象,形成“朱颜鹤发”“朱颜绿鬓”等成语,构成古典文学独特的审美符号。

陈文蔚·朱颜的诗句(共1句)

陈文蔚的诗词曲代表作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