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简介

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是指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狭义上指河南。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化过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自夏朝起先后有商、周、汉、魏、晋、隋、唐、宋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定都或迁都于此,中原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乐雷发·中原的诗句(共1句)

发(1210年2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矶,汉族,湖南宁远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人。1253年,理宗皇帝下旨召乐雷发廷试,他对答如流,条对切直,赐为特科状元,授翰林馆职。因秉性耿直、不畏权贵、议论时政的时候,不附幸臣,受到排斥,不得重用,自觉报国无门,毅然辞官归隐九嶷
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