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简介

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是指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狭义上指河南。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化过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自夏朝起先后有商、周、汉、魏、晋、隋、唐、宋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定都或迁都于此,中原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揭傒斯·中原的诗句(共1句)

揭傒斯的诗词曲代表作

揭傒(xī)斯(1274年610日—1344年8月19日),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