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简介

"针线"作为汉语词语,本义指用于缝纫的针和线,引申为缝补刺绣等手工劳动的总称。其普通话读音为zhēn xiàn,台湾地区注音为ㄓㄣ ㄒㄧㄢˋ。古籍如《酉阳杂俎续集》《儒林外史》均有使用记载,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做针线""针线包"等固定搭配。相关派生词包括表示从业者的"针线娘"、劳动形式的"针线活"及工具包的"针线包"等。另有异体写法"针綖",与"针线"属同词异形。

缪公恩·针线的诗句(共1句)

缪公恩(1756-1841),汉军正白旗,沈阳人。原名公俨,字立庄,号楳澥,别号兰皋。缪公恩家世代为官,曾随父亲宦游江南近20年,饱受江南文化的濡染,喜交文人雅士。北归盛京后,即以自娱。他50岁时出任盛京礼部右翼官学助教,后主讲沈阳萃升书院,培养了一批有名的文人。在沈阳书院留学的朝鲜国学生,学成归国后多在朝鲜文人中享有威望,仍念念不忘缪公恩的教诲之恩。朝鲜贡使到沈阳有不识缪兰皋先生者,则引为缺憾。缪公恩的诗作编入《梦鹤轩梅澥诗抄》,收诗两千八百余首。可惜收到《辽海丛书》中时仅存四卷六百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