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简介

"针线"作为汉语词语,本义指用于缝纫的针和线,引申为缝补刺绣等手工劳动的总称。其普通话读音为zhēn xiàn,台湾地区注音为ㄓㄣ ㄒㄧㄢˋ。古籍如《酉阳杂俎续集》《儒林外史》均有使用记载,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做针线""针线包"等固定搭配。相关派生词包括表示从业者的"针线娘"、劳动形式的"针线活"及工具包的"针线包"等。另有异体写法"针綖",与"针线"属同词异形。

白居易·针线的诗句(共1句)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