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简介

战争指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其主体涉及阶级、民族、国家或政治集团。该词最早书面记载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无战争之患"表述,形成明确的汉语军事术语体系。在语义层级上区别于"战役""战斗",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政治属性显著等特点。延安时期毛泽东通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赋予"活剧""党指挥枪"等词汇新的战争语义,构建了中国革命战争理论的话语体系。古代汉语中"征"与"伐"的差异使用,反映了中原王朝对不同方向军事行动的政治正当性建构。现代汉语规范辞典将其定义为"相互斗争的最高形式",形成包含"血战""兵戈"等关联词汇的语义网络。

萨都剌·关于战争的诗句(共1句)

萨都剌的诗词曲代表作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