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作为汉语词语,本义指月光映照下的物理空间环境,源自白居易《七夕》等古典文学作品。该词语通过与其他语素组合形成新词汇,如"月下老人"指神话中主管婚姻之神,"月下花前"描述男女幽会的浪漫场景。在成语体系中,"月下"常与"花前""星前"等意象组合,形成"花前月下""月下星前"等固定搭配,构成具有诗意的自然场景描写。词语衍生用法具有深厚文化积淀,既包含自然物象的审美表达,也承载民俗信仰中姻缘缔结的象征意义。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