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喜,汉语词语,拼音yōu xǐ,注音为一ㄡ ㄒ一ˇ,繁体作“憂喜”,指忧愁与欢喜的复合情感状态。该词为并列结构复合词,常见于古籍中对矛盾心境的描述。
其概念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贵贱在於骨法,忧喜在於容色”,指情绪通过面容显露。唐代张九龄《初秋忆金均两弟》以“忧喜尝同域”写兄弟情谊,白居易则用“忧喜皆心火”将之与命运相连。
明清文学作品中,《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描述宋江“忧喜相伴”,“忧喜交集”作为刻画人物复杂心理状态的典型表述,古籍例证显示其使用贯穿古代文学创作。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在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有大兴文字冤狱、《四库全书》的编撰等。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