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春简介

寻春,汉语词语,拼音为xún chūn,意为游赏春景。该词后发展为描绘春日游赏活动的常用语。

“寻春”既承载文人雅士的春日雅趣,亦被宋明理学赋予探寻生命哲理的内涵。朱熹《春日》以“寻芳”隐喻求道,邵雍中“未必逢春便得春”则强调超越表象寻理。历代诗词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程颢《郊行即事》等,均通过具象春景抒写抽象生命意识。

清代《文明小史》中“寻春之念”的描写,仍指向外出赏春的传统意象。

王炎·寻春的诗句(共1句)

王炎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后人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