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春简介

寻春,汉语词语,拼音为xún chūn,意为游赏春景。该词后发展为描绘春日游赏活动的常用语。

“寻春”既承载文人雅士的春日雅趣,亦被宋明理学赋予探寻生命哲理的内涵。朱熹《春日》以“寻芳”隐喻求道,邵雍中“未必逢春便得春”则强调超越表象寻理。历代诗词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程颢《郊行即事》等,均通过具象春景抒写抽象生命意识。

清代《文明小史》中“寻春之念”的描写,仍指向外出赏春的传统意象。

白居易·寻春的诗句(共1句)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