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简介

闲人,汉语词汇,拼音xián rén,最早见于《汉书·韩信传》,原指无事或与事无关者,后衍生多重文化语义。

其内涵随语境变迁:既可指代悠闲无职者(如陆游“半世是闲人”),亦含贬义指帮闲门客(如《水浒传》“门下养闲人”);既有排除无关者的实用功能(如“闲人莫入”标识),又承载文人超脱世俗的审美意象(如苏轼“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部分古籍中“间人”异体字曾指代间谍。

该词汉代初现,东汉至北朝多用于指涉情报人员(《后汉书》《周书》);唐代诗词转向描绘隐逸生活(牟融元稹);宋代《梦粱录》明确其职业门客属性,明清小说整合世俗与审美双重语义,形成完整释义体系。

袁中道·闲人的诗句(共1句)

袁中道(1570年6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