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简介

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nuus L.;英文名:Sunflowers):是桔梗目、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因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是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茎粗壮,高1-3米,不分枝或有时上部分枝,被白色粗硬毛。叶互生,卵状心形或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生3出脉,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短糙毛,有长柄。头状序极大,直径10-30厘米,生于茎或枝端,常倾斜。总苞片多层,叶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被长硬毛或缘毛。花托平或稍凸起,有近膜质的托片。舌状花多数,黄色,舌片开展,长圆状卵形或长圆形,不结实;管状花极多数,棕色或紫色,上端有披针形的裂片,结果实。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有细肋,被白色短柔毛,上端有2个膜片状的冠毛,早落。

野生向日葵栖息地主要是草原以及干燥、开阔的地区。它们沿着路边、田野、沙漠边缘和草地生长。在阳光充足,潮湿或受干扰的地区生长最好。原产南美洲,驯化种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从北美带到欧洲,最初为观赏用。19世纪末,又被从俄国引回北美洲。世界各国和中国均有栽培,通过人工培育,在不同生境上形成许多品种,特别在头状花序的大小色泽及瘦果形态上有许多变异,并为综合利用的最好原料。

向日葵是一种吸引授粉蜜采集花蜜和花粉的植物。该物种用途广泛,有可食用的种子,可加工成供人类食用的油或脂肪来源,也可用作动物饲料和可能的替代燃料来源,也可用作观赏植物。

王维·葵花的诗句(共2句)

王维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