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简介

湘水,又称湘江,亦名雁门水,上源为寻乌县的罗塘河,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赣江上游贡水段支流(也称贡水源头之一)。相传唐朝八仙之一韩湘子游居羊角汉仙岩修炼成仙,后人便称此地为湘乡,此水为湘水。

源出闽赣交界江西省寻乌县境东北隅武夷山脉笔架西麓,流经寻乌县、会昌县,湘水集水面积2056平方公里,主河长101公里,绵江与湘水于会昌县城会合后称为贡水。湘水沿程先后接纳清溪河、官丰河、永隆河、板坑河等支流。

湘水流域主要在会昌县境内,支流众多,水量丰富。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建有众多水电设施。中下游曾是会昌县的主要航道,沿岸场镇遍布,历史上经济较为发达。

湘水流域地处闽粤赣三省边境,历来为交通、军事、商业要地,会昌县筠门岭镇是原中央苏区的南大门,有邓小平旧居、会寻安中心县委、南线阻击战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又是历史上赣南四大名镇之一,有羊角水堡、芙蓉古寨、岭南钱庄旧址、裕民银行旧址等一大批古迹及汉仙岩等名胜。

元稹·湘江的诗句(共1句)

元稹的诗词曲代表作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