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xiān bèi),汉语词汇,指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长的人。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唐代进士及第者互称先辈,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亦将文人敬称为先辈。明清科举考试中将先中榜者统称先辈,清代方苞沿用“乡先辈”称谓,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仍保留此雅称传统。唐代刘禹锡诗句反映时人轻先辈风气,阮葵《茶馀客话》明确唐代进士登第者互称先辈的礼制,巴金在讲话中沿用该词指文化传承者。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