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简介

乌纱是中国古代官吏佩戴的一种帽子,原为民间便帽,东晋成帝时建康宫内人员始戴黑纱帽,当时分为白纱帽与乌纱帽两种形制。南朝刘宋时期,王休仁创制抽扎四边的黑色纱布便帽,因其制作简易迅速流行。隋唐时期成为官服组成部分,隋朝按乌纱帽玉饰数量区分官阶等级,唐朝幞头发展为黑色纱罗软帽。宋太祖赵匡胤为规范朝仪,在乌纱帽两侧增设长翅。明代明确规定官员须佩戴乌纱帽办公,其制以藤麻为胎,涂漆裹黑纱,前高后低并配椭圆直翅。清朝改换红缨帽后,乌纱帽仍作为官员代称沿用。

皮日休·乌纱的诗句(共1句)

皮日休的诗词曲代表作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