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亡命的诗句(共1句)

亡命简介

「亡命」是汉语词汇,拼音为wáng mìng,原指古代削除户籍逃亡避罪的行为,后引申为流亡、冒险或不顾性命,既可指逃亡者及铤而走险之人,也形容孤注一掷的行为。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晋灼注“脱名籍而逃”为其本义。汉代扬雄《解嘲》以“魏之亡命”指代流亡者;南北朝至唐宋时期词义扩展,《贞观政要》称韩信为“项氏之亡命”,凸显其不顾生死之态。明清小说如《东周列国志》多用于刻逃亡者境遇,近现代郭沫若《洪波曲》、叶紫《星》等作品沿用其双重语义。

“亡命”由户籍制度术语演变为复合概念,从“削籍逃亡”的本义衍生出“流亡者”“铤而走险者”“拼命行为”三层含义,其语义网络通过《文选》《汉纪》《天》等历代文献得以构建。

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