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简介

山脉(Tianshan Mountains),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同时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

天山山脉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全长2500千米,南北平均宽250—350千米,最宽处达800千米以上,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位于中国新疆),是一座巨大的国际山系。新疆天山指中国境内的东天山,长达1760千米,占天山总长度的2/3以上,横亘新疆全境,跨越了喀什、阿克苏、伊犁、博尔塔拉、巴音郭楞、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9个地州市,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也是新疆地理的独特标志。新疆天山汇集了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致,其美学多样性、地学多样性、生物生态多样性世所罕见。不仅有雪山冰峰、森林草甸、河流湖泊、红层峡谷,还是全球杉、中亚野果林的起源地和最佳生境区,也是中亚山地残遗物种、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2013年621日,新疆天山的托木尔峰(阿克苏地区)、喀拉峻—库尔德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布鲁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格达(昌吉回族自治州)4个片区以“新疆天山”名称成功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申报面积5759平方千米。

虞世南·天山的诗句(共1句)

虞世南的诗词曲代表作

永兴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