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简介

桃花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圆柱形,多侧根,深入地底,表面呈淡黄色。小枝绿色,无毛。叶互生,单生,倒卵形,有白、粉红、红等色,重迎或半重瓣,果实近圆形,初生黄绿色,成熟时红黄色,表面密被短绒毛或无毛:果肉白色、红色、黄色、味酸甜;皮薄多汁,核呈椭圆形,两侧扁平,表面有孔穴。种仁味苦。期3-4,果期6-7月。

桃花树高4~5米。一年生枝条红褐色。叶多呈披针形,叶缘有锯齿,叶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蔷薇型和铃型两种。核果除蟠桃外,多为圆形或长圆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黄色或夹红晕,少数呈红色;肉质柔软、脆硬或密韧;核表面具有不同沟点纹路,均为种和品种群的重要分类依据。

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之一。桃的果实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叶、果、根俱能入药;桃木细密坚硬,可供雕刻用。

萨都剌·关于桃花的诗句(共1句)

萨都剌的诗词曲代表作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