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邻简介

四邻(sì lín)是汉语词汇,原指周围邻近的人或区域,出自唐代韩愈《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该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一指君主身边的辅政大臣(四辅);二指周边国家或地理方位;三指居所周围的邻居;四延伸为抽象意义上的邻近关系。

其内涵随历史演变不断扩展。先秦典籍中,《尚书》提及“钦四邻”指君主的近臣,《管子》用以探讨诸侯邦交。汉代文献扩展其用法,如董仲舒以“四邻”喻示国家治乱对邻邦的影响,刘向则用于民间叙事。唐代诗词中,“四邻”常体现居住环境或自然景象,杜甫句“四邻何所有”、苏轼“蛙声满四邻”均为典型用例。

该词历经语义泛化,从政治术语逐步融入日常生活表述,现代常用义集中于“周围邻居”,如成语“街坊四邻”“四邻八舍”均延续此核心语义。

卢照邻·四邻的诗句(共2句)

卢照邻的诗词曲代表作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

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