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简介

世道,汉语词汇,拼音为shì dào,原指人世间的兴衰变迁,后泛指社会状况与气。该词最早见于《列子·杨朱》,形容对社会安危的认知。

其内涵包含三重维度:一为社会现实状态,如民生貌;二指动态的社会变迁,常以“弈棋”“剑锋”类比其复杂性;三为道德伦理导向,涉及社会价值评判。南朝沈约关注其与道德的关系,明清时期更成为评价世情的重要标准,如《红楼梦》以世道映射人情百态。

该词演变贯穿古代至近现代。唐宋文人多借世道抒写治乱兴替,如元稹苏轼文暗喻时局;明清小说家曹雪芹等将其与人情结合,强化社会批判;现代作家老舍、王统照则赋予其时代语境,反映新旧社会更迭中的民众心理。

郭之奇·世道的诗句(共1句)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