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简介

圣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èng rén,一指品德最高尚、智慧的人;二专指孔子;三指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四称皇后、皇太后;五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六指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七指清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所谓古圣先贤,圣人是对古代品德高尚人的赞誉。

圣人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

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徳,德行遍处施行。

《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邶》:「母氏圣善。」传:圣、叡也。《小雅》:「或圣或不。」传:「人有通圣者。有不能者。」《周礼》:「六德敎万民。智仁圣义忠和。」云:「圣通而先识。」《洪范》曰「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张说·圣人的诗句(共2句)

张说的诗词曲代表作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